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传承“雪城”牡丹江红色革命传统,激励牡丹江广大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特举办第四届牡丹江市大学生中共党史翻译大赛。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
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员会
牡丹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承办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支持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务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外语教研部
牡丹江大学外语学院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大赛专家指导委员会
王志民(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
孟令霞(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
赵天民(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韩竹林(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院长)
赵祥凤(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院长)
房国铮(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院长)
王 霞(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副院长)
许丹凌(牡丹江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主任)
申 影(牡丹江大学教务处处长)
王小红(牡丹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王 岩(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主任)
孙凤林(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学主任)
吴 英(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主任)
李晓梅(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副主任)
二、参赛对象
牡丹江市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比赛不限专业和年级。
三、大赛时间
2024年7月1日至10月1日
四、大赛形式
本次翻译竞赛原文为中共牡丹江党史人物传记《杜省物》,参赛者可以任选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或法语进行翻译,并用汉语撰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党史人物传记读后感。参赛者需自行报名,各学校参赛人数不限。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者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官网(http://yyyy.mdjnu.cn)下载竞赛原文。
(二)参赛译文和党史人物传记读后感于2024年8月15日24时之前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mdjdsfy999@163.com。
(三)邮件主题:参赛译文+译文语种+译者学校+译者姓名。
(四)参赛译文电子版命名为“参赛译文+译文语种+译者学校+译者姓名”,党史人物传记读后感电子版命名为“读后感+译文语种+译者学校+译者姓名”,参赛选手需将两个电子版文档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后发到大赛邮箱,压缩包名称同邮件主题名称。
(五)参赛译文内容只包含译文,请勿添加脚注、尾注、译者姓名、地址等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将被视为无效译文,在匿名评审过程中将被提前淘汰。
(六)参赛译文格式:Times New Roman,黑色,5号,单倍行距,两端对齐。
(七)参赛译文须参赛者自主独立完成,一经发现抄袭或雷同,即取消其参赛资格;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不接受合作译稿。
(八)2024年8月15日24时之前未提交参赛译文者,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组委会不再延期接受参赛译文。每项参赛译文一稿有效,不接受修改稿。
(九)自公布竞赛原文至提交参赛译文截稿之日,参赛者请勿在任何媒体公布自己的参赛译文,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六、评选规则
大赛启事及竞赛原文将于2024年7月1日发布,2024年10月上旬公布比赛结果。大赛将组织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程序,确定获奖人员。大赛规则由主办方负责解释并承担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七、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分设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和法语语种奖项,根据各语种参赛作品数量按比例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本次大赛设“最佳组织奖”,面向积极组织本单位人员参赛的单位。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453-6516280
联系邮箱:hsdwx2008@163.com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市委史志研究室
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员会
牡丹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